水稻育秧忙 良田种满仓
您当时的方位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盟市新闻赤峰
地处红山水库下流、老哈河南岸,素有“塞外水乡”之美誉的敖汉旗古鲁板蒿镇,依托丰厚的水资源大力开发水稻,增加了农人收入。谷雨时节,迎来一年中繁忙而又充满希望的水稻育秧季。
4月21日,记者走进李家营子村育苗大棚,温暖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泥土与稻秧的幽香扑面而来,与棚外仍旧料峭的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棚内,一派如火如荼的劳作现象,农人们分工清晰、配合默契,全身心投入水稻育苗作业,有的铺设地膜,有的装卸育苗土,有的将稻种均匀撒在育苗盘里,有的则在一旁分配养分土。跟着咱们的严密协作,一盘盘制造完结的育苗盘被小心谨慎地端起、运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苗床上。
产出好不好,良种是要害。“咱们村提早一个月就开端紧锣密鼓地备耕,秧盘所需的东西提早一周就预备稳当。把土破坏、细细过筛,然后将壮秧剂与育秧土充沛拌匀。水稻想种好,要害看育秧,有必要早选种、选好种、育壮苗,这样才能够有个好收成,水稻的质量也能更上一层楼。”李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华说道,“现在棚内温度适合、环境湿润、通风杰出,为全村3000多亩水稻供给了坚实的育秧保证。”
“咱们村本年栽培3000亩水稻,人工育苗考究一个细字,从选种、浸种到耕种,每个环节都得精准把控。”康家营子村党总支书记陆明川介绍道。栽培户孟庆华正在办理禾苗,他家本年栽培了近百亩水稻,历年亩产1400斤左右,亩收入2400元。在大棚内,温度计、湿度计清晰可见,作业人员不时检查记载,根据数据人工调理通风口、掩盖物,保证棚内温度稳定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70%上下,为稻种萌生发明最佳环境。
几年来,古鲁板蒿镇水稻面积保持在11000亩左右,产量达1430万斤,产量达2288万余元。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遵从着自然规律,这些从育苗大棚方寸之地孕育出的水稻禾苗,承载着乡亲们勤劳的汗水与深切的期盼,续写着古鲁板蒿镇的丰盈故事。(王 蒙)
下一篇:农业应对高温干旱的多种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