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 乐鱼官网下载
  • 乐鱼体育入口

新农人、新农技、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新业态……新质农业赋能“寿光模式”提档升级

来源: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03-30 16:46:47

  3月24日上午9点,寿光市纪台镇潍坊弥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总经理王海鹏的手机来电接连不断。这位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一边用手机与农户讨论甜瓜的发货安排,一边在键盘上迅速敲击着,回复电商团队关于选品的要求,办公桌上还摊开着几份尚未签署的物流合同。他向记者透露,今天还需前往一位农户那里查看茄子的打包发货情况,晚上要与合作的济南直播公司进行选品复盘会议。

  王海鹏曾是一名军人,2018年退役后进入一家石油企业工作。2020年,他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寿光。说起回乡的初衷,王海鹏坦言:“我的父亲是一名菜农,至今还在田间辛勤耕作。我深知农民要增收,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我想通过个人的努力,让家乡的蔬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当时网络电商已经兴起,许多人也在试水,但是销量和回报并未达到一个较高的预期。”王海鹏意识到农户自己直播卖货或是线上店铺销售粉丝量还是太少,应该与知名网红、专业农产品直播企业合作才能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寿光的蔬菜。“我们拥有高质量的蔬菜选品,缺乏的是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平台。而这些直播公司则具备大量忠实消费者,能够带动销量。”基于此,王海鹏着手搭建农户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桥梁:前端对接拥有百万粉丝的直播团队,后端直接连接寿光市各镇街的农户。

  在纪台镇的一个大棚里,一盏补光灯和两部手机组成一个现场直播间。3月初,一家电子商务平台的直播团队在此驻扎,通过15场直播售出6000斤羊角蜜。王海鹏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视频:镜头前,主播手持刚切开的羊角蜜,背景是连绵的绿色藤蔓,瓜蒂上的露珠清晰可见,农户们现场采摘。镜头外,农户们正忙着包装订单,快递车就在棚口等待装货。

  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新农人的王海鹏,通过精心构建平台、商家与物流的协同网络,系统打造了一条供应链体系,使家乡的农产品以更高价值进入全国市场,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这座由王海鹏构建的蔬菜供应链桥梁实现近千万元的成交额。

  最大的挑战并非销售,而是确保每一种蔬菜都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当今蔬菜市场,消费者更看重质量。只要保证蔬菜的质量并将其新鲜送达消费者手中,就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卖不上好价钱。”为此,王海鹏积极与农科院合作,尝试生物防治、雄蜂授粉等技术,帮助菜农们种植出更高质量的蔬菜。

  临近中午,王海鹏前往纪台镇的蔬菜大棚,和菜农们打了个招呼,迅速加入到了分拣队伍,熟练地进行码菜、装箱和封箱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王海鹏与菜农们交流着最近的蔬菜收成情况和种菜的经验。一位菜农和记者说:“自从海鹏创建这个电商供应链,我们的蔬菜销售量大幅度的提高,还能在最佳新鲜状态下采摘发货,并迅速收到货款。”

  春日暖阳洒满田野,王海鹏站在育苗棚前,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新一轮播种即将开始,而潍坊新农人的故事也在继续书写。

  参观寿光市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轮番“上场”的智能设备、智慧平台,让人见识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在这里,封闭的废旧集装箱被改造成了绿意盈盈的“植物工厂”。三层种植架上,油菜、苦菊等作物娇嫩欲滴,虽不见阳光,没有雨水和土壤,但丝毫不影响其生长。

  占地仅27平方米的废旧集装箱,在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加持之下,一年能种十茬作物,菌菇、瓜果、叶菜都能在此方天地找到舒适的生存空间,种植效率甚至能超过普通蔬菜大棚。

  “最初设计集装箱植物工厂,就为了解决偏远地区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我们在集装箱内,完全模拟自然环境,安装了新风系统、恒温系统、光照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对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高精度控制,真正的完成了智能种植。”翔天农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守成表示。

  废旧集装箱摇身一变,成了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全天候可移动植物工厂”,“身价”达到20至25万元,有效解决了边远厂矿、远洋航运、沙漠等特殊条件下的新鲜蔬菜供应问题,目前已出口到韩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36年前,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潍坊寿光试种成功,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开启了蔬菜生产“绿色革命”的序幕。如今,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在潍坊“迎风生长”,再度打破了蔬菜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在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展馆内,生菜、番茄、辣椒等作物正在育苗盘中汲取养分、奋力生长。在水肥一体机的轰鸣声中,黄色、白色、绿色的营养液按照不同配比,精准流向作物根部,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压弥雾机、水肥一体机,几乎每天都有发往新疆、西藏、四川等地的订单。

  数据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要素,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重构农业生产关系。在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数据资源真正“活”起来,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创新模式。

  “物联网云端管理平台能实时下发农时任务,蔬菜棚里出现了什么病虫害,应该什么时间打什么药、配比是什么,都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种起菜来特别安心。”安装了翔天农业智慧农业物联网云端管理平台的种植户直言,智慧平台让农民“知天懂地”,即使是缺少种植经验的新手也可以像“老把式”一样。

  新时期,面对“新考卷”,以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潍坊企业,正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大胆闯、勇敢试,持续创新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千里沃野,涌动着创新创造的蓬勃新意,在新一代的智慧大棚里,数据成为了蔬菜的新“肥料”。3月21日,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的一处大棚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管理员”——一只名叫“旺财”的四足机器狗。

  机器狗上岗种菜,依靠的是身上搭载的摄像头、环境采集传感器和内置的AI算法。大棚种植户崔振平介绍:“‘旺财’日常会在大棚中对瓜苗进行巡检,一天下来能对大棚内的全部作物进行一次全身的‘CT扫描’。数据传回到后台系统,我们通过电子设备屏幕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对水肥使用及病虫害预防都比以前更精准高效。”

  崔振平原先在外地从事建筑工程工作,2014年回村种大棚。他说:“2014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就是那一年回来的,背靠合作社这棵‘大树’,种菜容易,种出来也好卖,种棚收入一点不比以前干工程少,况且收入稳定。”

  像崔振平一样,2014年是崔岭西村村民们觉得应该“载入村里发展史册”的一年。在这之前,崔岭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每到收获季节,村民就为卖菜发愁。“以前没有固定客户,都是卖给菜贩子,自己到处联系客户,价格时高时低。”村民崔江元说。

  “为解决村民卖菜难的问题,我带上两个党员,坐车到满洲里口岸,找客户,分名片,想方设法打开销路。”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回忆。2014年春天,从前只在原地“打转转”的西红柿,在崔玉禄的带领下,一举闯入了俄罗斯的菜市场。

  这年5月,崔岭西村党支部领办众旺果蔬合作社,165户种植户全部入社,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标准等“六统一”管理,合作社以高出市场收购价格0.2-0.3元收购社员的蔬菜,合作社直接和客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蔬菜发往俄罗斯以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有了固定大客户,就要想方设法提升品质。为了让蔬菜更好打入高端市场,村党支部注册“崔西一品”单体品牌,获评全球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双认证”。

  做强品质的关键是统一标准,崔岭西村党支部一班人和村民们多次开会商议,最终一致认为:“种好一个果子,从源头开始高标准管理是关键”。于是崔岭西村投资700万元复垦老村200亩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配套高标准分拣包装、冷链仓储和智慧管理服务中心,村内360个高标准大棚统一配备智能化硬件设施,全部使用豆粕有机肥及生物菌肥,运用熊蜂授粉、绿色防控等先进的技术,农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实现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蔬菜产业在这个村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一部手机玩转一个农场,有了科技的“加持”,现在崔岭西村的大棚比传统大棚节约劳动力40%,亩产效益却提高了30%。

  现代化农业园区里长出的高品质西红柿“崔西一品”卖出了草莓的价格,是“西红柿界”的明星产品,成为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商超里的“抢手货”,甚至还走上了北京冬奥会的餐桌。

  以西红柿叩开广阔市场的大门,合作社年出口包括西红柿在内的蔬菜2万吨、交易额突破1亿元,带动周边十几个村4000万公斤蔬菜销售。

  从种好一棵西红柿,到依托现代化农业园区拓展博洋甜瓜、网纹瓜等新品种,崔岭西村集体收入从10年前的5万元增长到去年43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8万元提升到4.2万元,户均存款达30多万元。

  “一人富、一村富,都不叫富,大家富才算数。”这是村民朴素的价值观。富起来的崔岭西村,决定共享“致富密码”,带动更多地方发展蔬菜产业。通过“跨村联建”成立崔岭新村党总支,依托崔玉禄书记工作室,与周边3个村结对帮带,建设占地780亩的蔬菜园区、推广“崔西一品”口感番茄、共用分拣包装交易中心,实现从“一村独秀”到“片区共富”。

  特色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主打产品形成品牌优势,联农带农形成共富机制,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崔岭西村走出了一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区域共富的发展新格局。

  从空中俯瞰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齐划一的智能生产车间,跑进跑出的集装箱卡车,科技感十足的产品展示中心,都给人一种错觉,这是一家工业公司,而非农业企业。

  事实上,正是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利森特整合了从种子、农资到农机设备、种植技术再到温室大棚、服务支持等资源,形成了一站式、全球化的温室种植解决方案,从而打开了全球市场。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畔,利森特公司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西红柿亩均收入提高了6倍;在沙特新未来城,智能玻璃温室为当地提供了90%的有机蔬菜;在澳洲和新西兰的连栋温室内,采用水培模式种植的生菜、菠菜、香菜等叶菜生长旺盛;在几内亚,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双斜面遮阳温室、双拱遮阳温室,持续为当地居民提供新鲜果蔬。

  寿光市是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也是全国的“菜篮子”。其构建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寿光模式”,已经从输出产品、技术、人才发展至输出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产业推广机制和管理运营体系的新阶段。“起初只是出口温室建筑材料,后来增加了种子、农资机械设备,再后来又增加了技术服务。”利森特董事长王守波介绍说,依托成熟的“寿光模式”,利森特的市场从国内拓展到了国外,摸索出了一条农业技术“出海”的新路径,全力开辟世界“菜园子”。目前,公司已与29个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成272个农业基地,合作客户超500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慢慢的变成了打造现代化农业强企的方向。而在利森特,科学技术创新慢慢的变成了发展主引擎。每年公司都会拿出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并组建专业研发队伍和国内外知名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合作,推动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落地转化。“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天气特征情况,根据真实的情况,我们通过环境监视测定、周期数据分析,及时对温室进行结构、性能改造,将‘因地制宜’几个字贯彻到点滴细节中,最终实现了空气流通性能更好、温室密封性更好、保温性能更佳的效果。”王守波说。

  为了确保“出海”项目取得良好种植成效,利森特打造了“试验田”,建设了20余座微缩版“世界温室种植实验室”,囊括了沙地、雪原、热带、旱地等气候场景。每一个要“出海”的项目,都会在这个地方进行精准“预演”,通过“预演”后才会发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利森特的“出海”,也激发了地方产业连锁效应,更多同类产业、企业相继“出海”,尤其是近几年,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与共建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推广农业技术,助力当地可持续发展。利森特的“出海”合作伙伴也达到二十余家,涵盖农业生产多个领域。

  “当我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围在一起,为了一棵蔬菜热烈交流的时候,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这其中,有我们的力量,有寿光的经验,更有中国的方案!”王守波略显激动地说,希望有更多企业带着寿光的农业经验走出去,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走向世界,与其他几个国家的人民共享繁荣和幸福生活。

  当一粒来自寿光的种子在万里之外破土,当一棵蔬菜被端上异国家庭的餐桌,当一种新鲜滋味流转在人们的味蕾,利森特用自己的全球化之路,证明了潍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潜力。而这,亦是潍坊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干担当。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鲁ICP备170459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8302000456号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