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来源:leyu乐鱼app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02-27 13:25:57
清晨5时,中国援塞拉利昂第十四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专家组组长李友良早早起来,为当天的工作做准备。这天,他要带领专家组成员前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郊区的奥古农场,为当地农户进行两场技术培训。
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海岸,是传统农业国家。农业一直是中塞深化友好合作的重点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向塞方派遣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如今,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塞逐步加强种植、畜牧、农机等领域合作,推动更多中国农业技术和经验落地,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实现减贫。
一年多前,李友良带领专家组抵达塞拉利昂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针对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专家组从开展农业技术培养和训练和提供优良农资两方面入手。2024年1月,专家组在奥古农场举办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养和训练。培训现场,当地学员纷纷提问:“玉米株行距多少?”“一窝能不能留两棵苗?”“何时施肥最好?”中国专家朱林一一仔细回答。“大家听课时的专注眼神,让我决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当地农民传授更多技术和经验,让他们能学以致用,提高收成和收入。”李友良说。培训结束后,奥古农场农民协会主席史蒂芬·法拉代表全体学员向专家组表达诚挚感谢。他说:“马上就是玉米播种季,中国专家给我们大家带来优质玉米种子和肥料,还为大家培训种植技术,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的。”
两个多月后,中国专家再次前往奥古农场。李友良介绍,这次他们带来了一台崭新的微耕机,以便开展农机实操培训。“以前,我觉得机械操作很难,今天参加完培训,我发现微耕机操作原来很简单!”培训结束后,农机手莫里丝·居苏开心地说。
按照技术规范播下种子,在中国专家多次实地指导下,当地玉米产量达到了每公顷6至8吨。在同中国驻塞大使王擎考察奥古农场后,塞拉利昂农业与粮食安全部部长亨利·帕卡表示,感谢中方专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塞农户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塞方希望与中方一起努力,在塞推广奥古农场示范种植项目的成功经验,造福更多塞拉利昂民众。
当地农民法塔玛塔在地里挑了几个大个玉米棒,摘下来送给王擎说:“这是我按照中国专家传授的方法种植的,结出的玉米个头大、籽粒饱满。我喜欢中国玉米品种和中国技术!”
“中国专家举办的技术培养和训练,让大家受益匪浅。我们之前种植的玉米品种有10多年没更新,退化严重,每公顷产量只有2吨左右。玉米新品种促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我们的收入也明显地增加。中国专家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法拉说。
近年来,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地理政治学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塞拉利昂也受到冲击。中国多次向塞方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并援助机械设备用于加强水稻生产,为塞培训农业领域专业人才,支持塞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目前,中国援塞第十四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专家组已经在塞组织召开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300余人次。在执行项目的3年期间,中国专家将在当地试验示范中国水稻、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育高产品种,帮助塞提高粮食产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一样的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因此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